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文|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广告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company news

宁波制造凭借高质量发展摆脱“爬坡焦虑”

  • 上传时间:2019-10-30 13:56  阅读次数:
  •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全国首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浙江省宁波市采访了解到,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制造业“优等生”,宁波制造面对“不进则退”的“爬坡焦虑”,主动跳出“舒适区”,弥补凸显的短板,抢占先进制造战略高地,提升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给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带来不少启示。

    2018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作为制造业大市,宁波拥有绿色石化、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是全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三大服装基地、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和七大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宁波民营经济发达,一些企业看似体量不大,但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

    目前,宁波被国家认定为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产品)累计达28家,数量居全国首位。聚焦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领域,57.1%的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92.9%的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然而,不少宁波干部具有很强“危机意识”。石化产业一直是宁波的支柱产业,对于传统石化基地来说,如今出于环保安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顾虑,均面临转型的压力。除了石化,诸如钢铁、能源、建筑、港航、造船等宁波的支柱产业,如今或受宏观政策和经济周期影响较大,或面临产能过剩竞争激烈。

      “过去10余年中,一些城市抓住互联网经济的风口,在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快速实现产业更新和转型升级,宁波还要进一步把握产业变革的机遇。”一些干部认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稍有懈怠就会被赶超。

    宁波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建华认为,在传统动能日渐枯竭、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不断攀升、核心竞争力愈发重要的当下,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底色的宁波制造业,要补齐缺人才、缺“航母”、缺“网红”三大短板。

      对于宁波而言,高层次制造业人才难引难留是一大短板。一方面,宁波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相比较于同类城市处于相对劣势,每年毕业的大中专生数量先天就不如南京、武汉、西安、杭州等城市,在一些制造业所急需的自动化、信息化、工业设计等领域的高端人才,优质人才的来源较为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创业创新元素日益向一线或高能级城市集聚的趋势,宁波留才用才的成本也高过同类城市,往往需要花高过一大截的薪资才能吸引所需人才,甚至开大价钱都引进不了。有企业表示,尽管在宁波创造了住房等系列良好配套条件,还是难以吸引科创人才,只能在深圳、杭州、上海等地设立研发中心。

      宁波还缺少“航母级”大企业带动引领。受访的干部认为,宁波有大企业,但仅是对本行业、本领域而言,从总量上来说,尚未有产值过千亿的制造业企业,最大的金田、奥克斯、舜宇、均胜等距离千亿还有不少差距。《财富》世界500强中一直未出现宁波本土企业。

      宁波市政研室经济处处长李昭说,在日趋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制造业需要航母级企业作为“舰队核心”为众多“中小舰船”护航,才能乘风破浪、逆水行舟。缺乏航母级企业作为产业支柱,就难以形成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带动起更多的产业分支和更长的产业链条。

      此外,宁波缺乏制造业品牌“流量担当”。当下制造业品牌的“网红化”趋势逐渐显现,然而,宁波制造业中更多是面向企业端的装备、新材料等基础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面向消费端的企业则是像雅戈尔、方太这样的“老面孔”,缺乏一些极具话题性的品牌。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说,这和宁波本土企业历来低调务实有关,但也说明在网络时代,部分企业的营销思维和渠道能力还要进一步跟上日新月异的新形势。

      针对当下发展面临的短板和瓶颈,宁波在政府持续做好各类要素资源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还将引导制造业企业推进优化提升,走通、走好、走稳三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政府擘画蓝图,精准施策,保持发展壮大“宁波制造”的战略定力。不久前,宁波“246工程”通过了专家认证,宁波将全力打造汽车制造、绿色石化等2个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等4个五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等6个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清晰地勾勒出宁波的产业升级蓝图。

      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说,发展制造业要讲究集聚优势,讲究功能定位。宁波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构建了“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根基和底子。

      瞄准未来产业做深做强本业,鼓励企业在现有产业方向、现有产品门类的基础上继续走好“专精特新”的道路,鼓励更多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关注并参与到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之中。比如,宁波东方电缆研发制造的海洋脐带缆成本比国外同类产品低30%以上,改变了我国大长度海洋脐带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地方干部和企业家建议,建立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体系,集中优势兵力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瞄准生命健康、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培育一批替代进口甚至领先全球的零部件集群,在全球制造业细分领域占有重要一席。

      不拘一格引进顶尖人才。落实好宁波出台的人才生态建设的系列举措,引进顶尖人才、集聚青年才俊、培养技能人才等一揽子实施办法,加快建立指向更精确、支持更有力的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体系,打造宁波城市人才“雨林”。

      此外,面向消费端的企业要善用互联网力量,做大流量经济,拓展国内消费市场,形成品牌优势,集中宁波众多中小制造业企业的产能,让传统制造业城市和互联网思维融合共荣,形成叠加效应、网红效应。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