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多次出现的“高质量发展”,提纲挈领,贯穿始终。当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解决的问题也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根本要求。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既是“着力点”,更是“得分点”。今年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表示,沿着中央锚定的“新风向”,抓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勇立潮头、勇争一流,宁波定能谱写新时代港城发展新篇章。
市人大代表、协会常务副会长、宁波佳尔灵气动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单谟君很好地诠释了创新驱动带来的高质量发展红利。去年,佳尔灵的研发投入占比为5.5%,销售额增长了28%,利润则增长了50%。这28%中,20%以上是由自主研发的新产品贡献的,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在高铁、新能源汽车及医疗器械等行业。
高质量发展应该更注重创新驱动的发展。去年,宇通汽车公司准备在哈尔滨投入200辆新能源公交大巴,但在寻找气动零部件合作厂家的时候犯了愁:如果选用进口件,造价太高,成本吃不消;如果用国产件,面对冰城-40℃的低温,又怕质量不稳定。两难之下,宇通公司找到了佳尔灵。在首期投放的产品中,佳尔灵经受住了考验。宇通公司表示,以后宇通用于北方的新能源汽车,将统一使用佳尔灵的气动件。
不仅是市场,佳尔灵的高质量发展路线还赢得了国家质检总局的“点赞”。去年12月底,国家质检总局派出考核验收组来到公司现场考察出口产品质量,以佳尔灵为代表的奉化出口气动元件,通过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考核。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赶超发展的主要引擎。日前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经济创造力和竞争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常态下,我市实体经济如何“实”?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的“组合拳”又该怎么打?在不久前召开的市两会期间,协会的人大代表们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为奉化区第一个引进事业单位的博士,路波代表表示,引进来,还得留得住,宁波还要在人才支撑上下功夫,防止“前头热,后头冷”的问题。“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再予以深度改革,结合宁波实际充分做好深入调研,研究出台细化的具体政策方案和激励机制,解开那些捆绑在科研人员身上的束缚,充分释放科研项目、人才项目的活力和红利。”
市人大代表、宁波星箭航天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泽普则在为我市制造业近期交出的2017年成绩单高兴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隐忧。喜的是宁波工业经济发展蹄疾步稳,稳中向好。忧的是宁波近年来引进了不少制造业高端、核心人才,但现有政策在中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培育等方面尚显不足。“人才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大量的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都需要技术人才,但实际上我市这类人才的比重仍然偏低。”高泽普认为,宁波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培养一批技术与工艺的践行者,拥有精湛技艺的工匠。高泽普代表建议,我市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加速现有技能人才的培育,提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同时,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与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企业所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来甬安家,并从专业设置源头出发,培养“智能制造”所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与技工。